第132章 治国理政

杨坚只是看了看刘行本,没有说话,不理不顾。

刘行本于是站在杨坚面前说:“陛下不以我不肖,把我安置在您的身边任职,我说的如果对,陛下怎能不听从;我说的如果不对,陛下可将我送到大理寺治罪。”说着就把朝会用的笏板扔在地上,想要退朝以示抗议。

“照打不误!”杨坚怒喝道。

“陛下好大的威风!”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大家循声看去,只见独孤伽罗一脸严肃地走进了大殿。

一时间,杨坚的脸羞得通红。原来,陪着老公上下班的独孤伽罗并不放心,她在杨坚身边安插了一些宦官监督他的行为,如果一旦发现杨坚工作有情绪,这些宦官就要向独孤伽罗报告,独孤伽罗有不同意见,就会让宦官进去给老公传话。时间一长,朝廷内外都传言杨坚是“妻管严”。

这次杨坚怒火中烧,宦官的一旁提醒完全不起作用,于是,独孤伽罗不管不顾就冲进来了,群臣都给皇后行礼。独孤伽罗径直坐在杨坚旁边,看到杨坚一脸窘态,也就不好说什么,只是看着颜之仪、刘行本等人。

朝堂上的气氛异常尴尬,这下杨坚“妻管严”的名声是坐实了。看到皇帝如此窘迫,乐运、梁毗几人马上心领神会,纷纷出来给皇帝台阶,极力劝阻杨坚赦免颜之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妻管严”,杨坚当然马上得接受这些人的意见了,这样一来,杨坚用自己的行动表示:我赦免颜之仪是因为听了乐运等人的话,而不是因为皇后。

杨坚笑着走下龙椅,首先安抚了刘行本,随后又赦免了颜之仪。

“我大隋有了你们这些直言敢谏的臣子,朕很高兴,很高兴!”杨坚很尴尬地笑了两声,然后坐回了龙椅上。看着独孤伽罗的气消了,杨坚才傻呵呵地对她笑。独孤伽罗为了保全老公的面子,也就不再计较,没说什么。

苏威感觉打圆场:“二圣互相扶持,厉行节约,勤政爱民,实乃夫妻模范,自古以来都没听说过,微臣恭贺二圣。”其他王公大臣也跟着拍马屁,纷纷说好话,杨坚夫妇此刻也是会心一笑。

一会儿后,杨雄上奏说:“按照《周礼》规定,百官大臣妻子爵位品级的封赏,应该由皇后发布。请求依照古代的制度办事。”杨雄的意思是想进一步提高独孤伽罗的地位,毕竟是自家人嘛,这个马屁还是杨雄来拍比较合适。

按理说,只是奖赏大臣的妻子,也不算什么多大的事情,但独孤伽罗一口回绝了:“妇人干政,或许从此就会逐渐盛行,我不能开这个头。”独孤伽罗这一句话给足了杨坚面子,杨坚内心对她更加敬畏了。

独孤伽罗并不是作秀,她身上另外一件事让杨坚最为敬佩。大都督崔长仁是独孤皇后的中表兄弟,犯法应当斩首,杨坚因为他是皇后的亲戚,打算赦免他的罪行。独孤伽罗说:“严格执法是国家的大事,怎么能徇私枉法呢?”崔长仁终于被依法处死。

北周说到底还是毁在了杨坚这个外戚身上,所以,杨坚一直以来是对外戚严防死守,从不把大权要职授予外戚,独孤伽罗的兄弟如独孤罗等,任职不超过将军、刺史。

4.基层治理

十月十六日,杨坚把长安交给太子杨勇,挑选了各个部门的一把手跟随自己,开启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巡查工作,第一站是岐州(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巡查工作,一方面是体察民情、深入基层调研;另一方面,也是彰显皇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是宇文泰、宇文毓、宇文邕等皇帝的共同选择,这是孤家寡人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专制皇权必然产物,所以有的大臣就理解不了,比如王谊同学。

王谊劝谏:”陛下,您刚刚君临天下,长安人心还不安稳,为何要走一趟呢?“

杨坚笑着说:”我以前和你同朝为官,地位声望相等,现在却是皇帝,你可能感到羞耻惭愧,更何况其他人?朕此去岐州,就是要彰显帝王的威武,制服天下人心呀。“

”还是陛下想的周到呀!“说罢,王谊就退下了。

岐州刺史是梁彦光,他是梁毗的儿子。虎父无犬子,梁彦光深受老爹的影响,为官清廉推崇无为而治,将岐州的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再梁彦光陪同下,杨坚参观了岐州的粮食种植、桑蚕养殖等产业,查看了岐州一年以来的赋税账本,视察了渭水流域的水利工程,梁彦光的工作有目共睹,得到了巡查工作组的一致好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天,艳阳高照,虽然是寒冬时节,但领导杨坚的脸上却温暖如春。自己第一次巡查就这么有面子,杨坚对梁彦光很满意,他当着巡查组的面把一把御伞打在了梁彦光头上,并且把这把伞还有一束绢帛赐予了梁彦光。

杨坚叫来同行的李德林,让他撰写诏书对梁彦光进行表彰。诏书里说:岐州民风质朴纯厚,梁彦光无为而治,每年上奏报给朝廷的户口、垦田和赋税都是全国第一;民生问题一直是大隋王朝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各级各部门要向梁彦光学习,把惠民政策执行到底,为建设富强和谐大隋朝而团结奋斗。

看着志得意满的梁彦光,杨坚神秘一笑:”修芝(梁彦光的字)呀,岐州乃关中之地,此处为政不值一提,不知你能否去远一点的地方挑战一下呢?“

”陛下,微臣愿意前往,不论哪儿,我一定能把它治理好!“梁彦光拍着胸脯说。

”好,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于是,杨坚把梁彦光调任相州刺史,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去管理邺城这个特别的城市。北齐灭亡后,王公大臣都被迁入了关中,邺城只剩下一些手工业者、商人、乐户(专门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贱民)等居住,因为民风刻薄狡诈。杨坚把梁彦光弄到这里,一方面希望他能改善这里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检验梁彦光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为政能力。

这里有必要交代下梁彦光的后续表现。梁彦光到任后,原来那一套无为而治就不奏效了,当地的百姓称他为”戴帽的饴糖“,也就是软柿子的意思。后来,杨坚听到了这些传闻就免了梁彦光的官,又把他调任别处。梁彦光不服呀,他越想越气,一心想要证明自己不是软柿子。一年以后,梁彦光请求再任相州刺史,杨坚拗不过便答应了他。

相州的土豪劣绅听说梁彦光再次来相州任职,都纷纷嗤笑他。梁彦光到相州后,一改之前的和事佬作风,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对付土豪,联络同在相州为官的樊叔略,惩治不法,审理案件,料事如神,雷厉风行,故而土豪劣绅纷纷潜逃,相州境内社会秩序大为好转。

梁彦光又招致了一些名儒,在各地建立乡学,亲自主持考试,表扬奖励勤奋用功的学生,并开除那些懒惰不求上进的学生。对于被州郡荐举的秀才,他亲自在邺城郊外设宴为他们送行,并资送路费。

梁彦光的搭档樊叔略也不是一般人。樊叔略的父亲在东魏为官,因为站队孝武帝元修,被高欢杀害。樊叔略后来逃到关中,先后得到了宇文泰、宇文护、宇文宪、宇文邕的重用,在灭北齐和平尉迟迥的战争中表现优秀。梁彦光举荐樊叔略到长安任职,杨坚大为满意,下令全国嘉奖樊叔略,并让他担任司农卿。

就在杨坚在岐州调研巡查期间,杨尚希、苏威、柳彧等人各自领命,带领小分队前往岐州下面的郡县去走访调研,收集了第一手基层治理的问题和难题。自古皆然,成绩需要让领导来看到,奖励要交给领导,好人领导来做;反过来,问题嘛自然是让下属去发现,坏事和惩罚就让马仔去做,不然领导的面子何在?

十一月初一,杨坚一行来到新丰县(西安市灞桥区刘家村一带),不自主地停留了下来。时任新丰令的是房恭懿,他的名气和政绩在京畿地区是最好的。房恭懿父祖辈在北齐为官,他本人也在北齐各地做过县令,有行政经验,北齐亡后进入北周、隋朝官场。杨坚赏赐了房恭懿大量粟米钱帛,并拉着他的手,一起走向御榻入座,虚心向他求教治理百姓的办法;一边等着雍州各县一把手来汇报工作。

每月初一,雍州(首都长安所在省份)所有县令都需要进京朝见天子汇报工作,这是隋朝的一项制度。这一次,杨坚刚好初一来到新丰县,便在新丰举行各县汇报座谈会。

人都到齐后,杨坚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房恭懿一心想着国家,爱护黎民百姓,这实在是上天和祖先保佑我大隋王朝。朕如果视而不见,不加奖赏,那么上天和祖先一定会责备我。你们都应该向他学习。”随即,杨坚提升房恭懿为海州刺史。

经过杨坚这么一番政治秀,天下州县官吏大多称职,能够勤政爱民,致使社会安定,百姓富庶。隋朝境内像房龚懿、樊叔略、梁彦光这样的能臣,可以说如过江之鲫。

十二月二十五日,巡查工作结束,杨坚回到长安。次日,杨坚召集巡查组开展总结会议。

“都谈谈吧,好消息都给朕听了,好人也让朕做了,说说你们在这次岐州之行中发现的问题吧。”杨坚毕竟也在北周当过皇帝的马仔,知道官场那一套,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杨尚希率先发言:“陛下,这次调研中,我发现当今郡县多于古代数倍。有的地方不到百里,却同时设置好几个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却分别属于两郡管辖。致使郡县属官僚佐冗员众多,国家开支逐年增多;差役事吏卒成倍增加,租调收入逐年减少;官吏几乎比黎民百姓还多,十羊九牧。”(十羊九牧这个成语就是杨尚希发明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尚希故意听了下来,看看杨坚的反应。杨坚神色凝重,听得很认真,示意他继续说。

“应该保留重要的官职而废除闲散的官职,把小的郡县合并成为大的郡县。这样,不但国家不用多耗费粟帛俸禄,选拔官吏也容易得到贤才俊杰。”

“苏爱卿,你怎么看?”杨坚问。

“杨大人所言极是,郡县改革迫在眉睫,陛下!”苏威拱手说。

当时,大隋境内有州一级行政区域二百一十一个,郡一级行政区域五百零八个,县一级行政区更是一千多个;而当年秦朝一统天下后设立的郡不过四十八个,汉朝时期的州也不过十三个、郡一百余个(以上数字有很多版本,仅供参考)。隋朝此刻还没有灭陈,疆域还不如秦汉,但它的州郡县却远远超过了几百年前的秦汉。相当于,隔壁老王平时散个步就去了另一个县,孩子上个学就跨了几个郡,出去找工作就走了两个州了。

经过百官的表决,杨坚宣布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合并州郡,全国以后执行州县两级行政区划体制,具体工作交给杨尚希等人去推进。无疑,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牵涉到无数地厅级官员的饭碗问题,其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都是难以描述的,因此这项工作花费了许多年,每一年都在调整州县数量,直到杨坚执政末年,天下的州(合并郡之后的州)是一百九十个,县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可见,改革还是相当成功的。

值得一提的是,“平阳郡”就是在此次改革中被改名为“临汾郡”,这是临汾市得名的由来。“平阳”也就是“虎落平阳”中的那个平阳,当年西晋末代皇帝司马炽、司马邺被匈奴政权的刘聪俘虏到首都平阳,刘聪让他们给自己“青衣行酒”拜拜羞辱,二位最后死在平阳,这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典故来源。

州县改革,简化了行政机构,增加了国库收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虽然有阻力,但郡守相比那些大贵族来说还只是小喽啰,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无法阻挡关陇集团变革的决心,有委屈也只能认了。然而,苏威却错判了形势,他想一步到位,直接将变革的利剑刺向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陛下,现在人口日益增多,耕地却不断兼并减少,这样下去,百年之后,恐怕我大隋的子民没有立足之地了!”苏威恳切地说。

“那应该如何是好?”

“应该减少功臣贵族的封地,把他们的地拿出来分给百姓。”苏威此话一出,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丢下了一颗巨石,引起千层浪。苏威的气魄真正展现了什么叫“向我开炮”,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让人钦佩。

“我们是功臣,打天下的是我们,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土地分给百姓?”

“苏威你也是功成之后,你怎么给百姓说话!”

“是呀,我们作为世家大族的特权何在,简直是笑话!”

朝堂上议论纷纷,吵作一团。

杨坚一招手,示意大家安静。等朝堂静下来后,在几个高级官员的怂恿下,王谊奏报道:“朝廷百官,都是几代的功勋贤臣,蒙受朝廷赏赐的土地,一旦被削去,那将损害这些家族的利益呀,我看没有益处。”

“王大人所言极是,”李穆咳嗽了一下,接着说,“想当初,贺拔氏、宇文氏带领武川镇各路军人领袖,不远万里来到关陇之地,艰苦创业才有了如今我大隋的基业;如果要把这些功臣的土地分出去,恐怕很难服众,陛下三思。”

一看德高望重的李穆都说话了,于翼、窦炽二人也是纷纷附和,群臣都点头称是。甚至还有人在人群中嚷嚷道:“陛下,您父亲当初也是六柱国十二大将军创业元老之一呀!”

没错,杨忠也是六柱国下面的十二大将军之一,他们杨家现在就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领头羊和代表人。如果杨坚都不维护这个集团,那他称帝的合法性就没有了。没有关陇集团各大军头的努力,就没有北周的基业,杨坚也就不可能顺利摘取胜利果实。

杨坚无奈地看了看苏威,然后对大家说:“苏爱卿提的问题,需要从长计议,我们这次就不讨论了。”

“还有别的事情要上报么?”杨坚急切地寻找懂事人的眼光。

这时候治书侍御史柳彧很懂事地站了出来。柳彧,河东柳氏,是南梁将领柳仲礼之子,柳仲礼被杨忠打败俘虏后,他们一家都回到了北方,柳彧先后跟随宇文护、宇文邕为官,为人正直有操守。

柳彧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州的刺史很多都是武将出身,武将可以随时应对战争,但如果天下太平后,武将那一套方法就不再适合地方治理了,他说:“从前汉光武帝与二十八位大将一起披荆斩棘,平定天下,及至功业成就以后,这些将军都没有担任职务。我最近拜读了陛下的诏书,您不久前任命上柱国和千子为杞州刺史。和千子以前任赵州刺史时,老百姓用歌谣嘲讽他‘枯老的稻禾不及早割去,稻种脱落就会使良田荒芜’。和千子是行伍出身,骑马射箭,功成略地,是他的特长;至于治理民众,听政断狱,则不是他所理解的。如果说朝廷要优礼老功臣,自可多赏赐金帛钱财;如果让他出任州牧刺史,则会误国害民,将会造成很大损失,还请陛下明察。”

小主,

”儿臣附议,“太子杨勇也表示赞同,并引经据典,”陆贾曾劝说汉高祖不能'马上治天下'正是如此。“

随后,李德林、裴政、苏威、薛道衡、颜之推、崔仲方等文臣都表示了高度赞赏。

“嗯,这个意见很好,朕也一直在考虑这个事,现在也是时候采取手段了。”于是,杨坚下诏,罢免了和千子的刺史一职,选派另一位文臣去赴任。

杨坚上台后,基本上遵循着亲力亲为的行政方式,每天早出晚归,乐此不疲地和百官议政,这一次巡查工作座谈会,从早开到晚,以至于都没时间吃饭。百官不论大小事都上奏,柳彧认为这样不妥,便再次开口:“陛下,现在已经太阳落山了,微臣请求散朝吧。”

“柳爱卿,如今我大隋人才济济,文臣武将个个都思虑如何报效国家,朕也备受感动,一心要做有为之君。你不劝朕奋发向上,怎么还来劝朕早点散朝呢?”杨坚打趣说。

其实群臣也很累了,迫于老板杨坚的以身作则,迫于大隋公司刚上市,大家也只好“996”了,不得已卷起来。折腾了一天,心神憔悴,听柳彧居然提出来这种要求,大家不由得转头看向他,满怀期待。

柳彧给杨坚行了君臣之礼,严肃地说:“臣听说古代的圣王莫过于尧舜。尧舜从不过问琐碎之事,所以被称为圣明。虞舜委任禹、稷、契、皋陶、伯益五位大臣处理政务,唐尧则经常向掌管四方的诸侯询问治国方针,都垂衣拱手,无为而天下大治。这就是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使。

“陛下则不然。陛下留心治国安民之道,不惮辛苦疲劳,这也是由于百官大臣惧怕获罪,遇事不敢自己决定,只好禀承陛下裁决,因此奏请过多。以至于像营造寺庙等细小事情,支出少量财物等琐碎条务,也都禀奏陛下。陛下在一日之内,须回复众多大臣的奏请,以致常常天晚忘食,夜半未寝,整日为公文表章操心受累。

”请求陛下体察我的诚挚之言,稍微减少一些琐碎事务。如果是经国安邦的大事,不是百官大臣所能裁决的,自然要由陛下详察明断;其余细务碎事,则责成有关职掌部门长官裁决处理。如此,则陛下劳逸有节,安享无疆之寿;百官大臣亲职任事,蒙受陛下养护之恩。陛下有任贤使能的美名,百官有各司其职的能力,这才是我大隋长治久安的长久之策呀!“

柳彧这段话中提到的营造寺庙,反应了当时崇尚佛教的社会风尚。忠实的佛教徒杨坚在这一年,多次下诏鼓励黎民百姓出家为僧,并下令按人口出钱,营造佛经、佛像、寺庙。于是社会风气随风而倒,崇尚佛教,民间的佛教书籍,多于《六经》几十、几百倍。

对此,王公大臣没有一个反对的,他们全然忘记了宇文邕当时灭佛的初衷,反正寺庙又不会抢我的地盘和土地,反正国家现在又不缺钱缺地,等将来灭了南陈,那土地和人口就更多了。

因此,包括柳彧在内的百官,都以为崇尚佛教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柳彧这一番话,听得大家眉飞色舞,杨坚也是摇头晃脑很认可。杨坚鼓掌感叹:”柳彧这样的正直之士,确实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呀。“

”那就散朝吧,各位都累了,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膳吧。“杨坚一挥手,官员都跟着他朝着御膳房走去。

582年的春节很快就到了,隋朝上下都沉浸在喜悦的节气气氛之中,而北境的突厥却在酝酿着一次针对杨坚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