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建议把太子也带上,即便不会有什么想法,也要跟着听听。毕竟这个政策不是几年计的,未来还需要太子妥善的执行下去。如果太子不能把这个计划的想法和意图吃透,未来可就指不定发生点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先生的想法很有道理,朕回头也把高明叫上便是。”
说完了最重要的事情,李二继续道:“先生这几日就不要远走了,朕打算后日在凌烟阁举行登阁仪式。”
“臣明白了。”
……
这一日,晴空万里,李二也给了朝廷放了一天的带薪假,除了重要部门需要维持运作之外,朝廷上只要品阶够的大员们,都齐聚在凌烟阁。
这些人都面带着笑容,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有幸登阁的人,被其他人围了起来,说着恭贺道喜的话的同时,眼中还流露出羡慕。
华夏人对于留名一事,看的非常重要。
雁过留个声,人过留个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尤其是这种名垂青史的名声。
李二对于功臣,从来都是不吝赏赐的,这次,也是唤来了阎立本,亲自为这些功臣画像。
当然,都是能到场的。
凌烟阁二十七功臣,其中已经有许多位已经离世了,比如前些日子刚离世的魏征,以及早在四年就离世的杜如晦。
真正还活着的,还无法到场的,只有刘仁轨一人。
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刘仁轨,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位列凌烟了。
这个消息只能等到熊英回去后带给他了。
凌烟阁的主要人物,固然是二十七功臣,此外,还有十八学士。
这十八学士的来历,还要追溯到李二没登基之前。
当年李二还是秦王的时候,因为武功卓越,最后被李渊特封了一个天策上将,并允许他设立天策府。
而李二就借此机会弄了个文学馆,把当时的许多英才大儒都收了过来,一共十八位,其中比较有名的如虞世南、姚思廉、孔颖达等,都在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