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大声答应,快步去了。
曹操下完命令,视线落到江东的地图上。
他在琢磨要不要趁机扩大战果。
他制定的战略方向,是最好能打大会战,原因是经过多次推演的结果。
这是个时间和消耗的问题。
打江东,曹军能当主力的水军,还是刚接管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
江东之地,水系交错,骑兵小股过去还行。
大队骑兵根本跑不起来。
张辽他们过去,不足千人,在长江沿岸,顺着长江的走势纵马,才有了驰骋之地。
若往江东南部深入,就会被水系阻断。
所以打江东,必要大量水军配合,甚至以水军为主才行。
而荆州新得的水军,质量,数量,都比不上江东。
想完全消化荆州水军,提升战斗力,至少要一到两年时间。
然后主攻去打对手,先期如果胜了,对手必全面转为守势,进行固守。
主攻的一方,就变成要打攻城战。
一座座城池去打,打下江东要多久?
消耗会有多大?
那将是个漫长,且艰苦的拉锯战过程。
曹操往昔就一直在规避打攻城战。
孙氏能用两年多的时间,打下江东,是因为吴老夫人团结联盟了诸多士族,许多士族自投。
所以打大会战,正面让孙氏大溃,而后以风卷残云之势,扫击溃兵,来的最快。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优势的一方,都希望打大会战。
而弱势一方,往往选择规避迂回,躲避会战的原因。
大会战如果输了,作战意志,辎重等体系,都会随之崩溃。
历史上毕其功于一役的,皆是大会战!
守势迂回则可以保存有生力量,延续其势力寿命!
打大会战,对优势一方来说,要省时省力的多。
有观点认为,打大会战消耗才大,兵马死伤重。不是的,比起一点点攻城略地,不仅是兵员上的消耗,年深日久的辎重消耗怎么算?
自古一统最困难,原因就在这里,地方割据,避而不战,耗时日久。
曹军的钱粮,亦不是无限的。
这次曹军进入荆州的用兵,包括动用张辽袭击敌后,全都是小股部队。
就是为了节省消耗。
曹军目前还有些余粮辎重,但曹操不敢用。
他在防备鲜卑,以及曹军进入凉州,和西域诸国,和羌氐等族的摩擦,日益加剧。
如果爆发战争,钱粮耗尽,很容易出问题。
在外战,还是对内的选择上,曹操肯定选择先溃外敌。
因为内部已翻不起大浪。
但外部情况,完全不受控。
他要留下仅余的辎重,保证下一波收成上来前,粮草无虑。
戏志才近期就在各地奔走,普查新一波的粮产,以便于高效分配。
这与战争息息相关。
因此这波南下,收襄阳,推动局势往理想的方向发展,就是目的。
曹操一开始便没有打大仗的打算。
荆州这次的缴获,荆州自用,才能稳守荆襄,控制大势。
照样没有余粮。
此时,曹操盘算了一下,还是放弃了扩大战端的打算。
他思忖妥当,扭头看了眼窗外:这里的形势符合预期,已算大功告成,该回邺城了。
……
江东。
张辽身后是八百陷阵士和四十八重骑,曹军的顶级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