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厉夏,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
最近的炎国,突然来了很多的人才。
有的是冲着大考来的,也有的是冲着炎国如今的声望来的,亦或者冲着稷下学宫来的。
大考虽然没有公布时间,大家觉得应该是两年一次了,毕竟上次就是两年,所以这次过来不少人,也是为了提前打探消息。
所以炎国一时间可以说文人遍地走,夫子多如…
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但是文人多了,为了哗众取宠也好,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也罢,大家也是手段百出。
有夸赞的,也有故意贬低的。有表扬的,也有咒骂的。
这些人一个个为了名声,真的是连命也不要了,疯狂程度让厉夏都有点害怕。
而且为了引起注意力,有不少人直接拿厉夏说事,公然在炎国王都传学,说厉夏是暴君的。
你要是真的动了这些人,那就坐实了暴君的名头,不动这些人的话,这些人嘴比脑袋硬,就是到处说。
他们也不敢胡编乱造,毕竟胡编乱造大王很严重,他们说的一般都是事实,但都是断章取义的事实,或者把一件小事扩大的事实。
这些事你不能计较,一计较就是真的。
让厉夏烦不胜烦。
像什么老妇大儿子战死了,小儿子生病去世,老妇感觉无依无靠,最后自杀了。
这确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然后源头是谁呢,那就是大王,因为大王穷兵黩武,到处征战,害得老妇家破人亡。
还有就是妻子新婚夜,丈夫参军再没有回来,妻子千里寻夫不见白骨。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还是厉夏的穷兵黩武。
非要这么算的话,这些人间惨剧确实都是厉夏造成的,关键人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一个个事实,这就让人头疼了。
骂你骂的有理有据,追究你就是暴君。
估计那些仁君都是被骂不还口的吧,厉夏也只能跟着装哑巴,装作不知道一类的。
他是人王不假,他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子民,更杜绝不了这一类的惨事,但是个例确实代表不了国家啊。
你要说厉夏逼死他们也不对,厉夏建立了类似孤儿院养老院的地方,那就是萧云秀以前管理的地方,户司直接拨款,完全由国家资助的机构。
不是不养你们的老人和孩子,但是总有一些例外不是。
可能是赞美的人太多了,竞争比较激烈,就是有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