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十四年,韩国,魏国和东周联军驻守崤函,用来阻止秦军的东进。
此时,升迁为左更的白起率领秦军先击败了东周联军,然后又与韩魏联军在伊阙会战。
白起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利用韩、魏两军互相观望,都不愿率先出击的弱点,先设疑兵同韩军对阵,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
然后集中精锐,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面对秦军是突袭毫无准备,只能仓促应战,但是马上就迅速惨败。
韩军被秦军的勇猛所震慑,而且又遭受秦军两面夹击,最终不战自溃。
白起率军乘胜追击,以不到韩魏联军一半的兵力,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攻占伊阙,俘虏魏将犀武,攻下五城。
白起也因此战一战成名,秦昭襄王因此赐白起为国尉。
秦昭襄王十五年,升任大良造的白起再次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十八年,魏冉、白起又率军攻取魏河内的六十一城。此后,韩、魏更加弱小,再也无力对秦国的进攻实施有效的抵抗。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白起率数万秦军从武关方向大举进攻楚国。
此时的楚顷襄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国中上下离心,守备虚弱。
白起抱着必死的决心,率军一路强攻很快就攻打到楚国的腹地——鄢。鄢是楚的别都,也是郢都的门户,攻破它,楚国就离灭国不远了。
楚军主力拼死守城。白起一时无法从正面攻破城池。于是,他采取引水灌城的办法,把水从城西灌向城东。楚国军民溺死数十万人,楚军主力受到惨重损失,鄢城也随之陷落。
白起又率军转向西南,攻取了位于郢都上游的西陵,截断了郢都与巫郡的联系。
之后,白起率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郢都,下令放火焚烧了在西陵的楚先王陵墓,以打击楚国的军心士气。
此战以后,秦昭襄王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从此名震天下。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
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不利,损失很大。廉颇重新分析局势后调整了战略。
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战争因此持续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
大战打了三年,赵国的粮食产量早已支撑不住,赵国着急尽快结束战争,于是临阵用赵括替换了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