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军报,朱常瀛心中微动。
小主,
高平莫氏发兵,攻打郑氏,占据谅山西北境,至信发之日为止,两方正在围绕谅山城展开激战,胜负不明。
与此同时,驻下龙湾附近郑军数量明显减少,张承嗣推测应是增兵谅山去了,这厮建议马上增兵,攻占永安州全境。
朱常瀛马上命人将安南舆图拿来,同时召集参谋处,情报处人员赶来开会。
安南国,自称大越国黎朝。
原本,其地方制度效仿明朝将国土分为13承宣,现在又改称‘处’。
南部顺化、广南为阮氏老巢。
北部太原处大半被莫氏占据,称王高平。
太原处西邻为宣光处,为武氏镇守,世袭罔替。
剩余9个半处才是郑氏实领范围。
安南北部与大明接壤有5个处,自西向东为兴化、宣光、太原、谅山、安邦。
而安邦处,实际上就包含曾经的大明永安州,朱老七势必要拿回的一处地方。
如果莫氏能够占据谅山,也就能连通永安州,那么朱老七支援莫氏便成为可能。
信中,张二虎对阮开芳大加赞赏。
这厮深入谅山,说服诸多山中势力投靠莫氏,赶到高平时已经拉起一支近五千人的大军,而后又说服莫敬恭出兵攻打谅山,招揽山中蛮族。
结果一路走一路招降,兵至谅山城时,大军已然号称四万!
而阮开芳这厮则平步青云,官升平章,在莫敬恭面前俨然诸葛亮般人物,备受重用。
人才啊!
便朱常瀛也不得不佩服,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说服那些山中蛮子的。
而攻打谅山这一招也真是妙棋。
因为一直琢磨着怎么坑安南,所以朱常瀛对莫氏过往还是大体了解的。
为了复国,莫氏不止出兵一次攻打郑氏,但每一次也都是从高平出兵向南,直取升龙城。
算盘打的不错,占据升龙就能直接复国了。
但每一次也都失败,损兵折将。
而这一次出兵谅山,估计是郑氏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谅山,对安南来说也是烟瘴不毛之地,除了山就是山,这地方不养人只养山贼,粮食产出也少的可怜,不要说税收了,每年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粮食来安抚。
也就是说,莫氏即便拿到地盘,但也没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机会!
只是如何出手呢?
晚上九时许,各有司聚齐。
战报传阅之后,朱常瀛把一枚兵棋落在下龙湾。
“我军同郑氏对峙已久,但除了下龙湾两座堡子,便没有更大进展。如今莫氏攻郑,这便是我军的机会!”
“孤也不贪心,下龙湾以北,原属永安州必须要拿回来。”
“各位议一议吧,今晚要拿决策出来,明早便各部齐动,准备发兵讨伐叛臣!”
必须是叛臣,黎氏僭越称帝就特酿的该揍!
赵士桢凝眉,“殿下,此事一定要上报朝廷。”
“这是自然!”朱常瀛回道,“不但要上报朝廷,还要将莫郑之争通报两广总督,及早在边境布防,以免败军逃窜至我大明境内生事。”
“如此就好,安南为我大明正式藩属,如欲出兵,还是有圣旨方才名正言顺。”
“等不了的,圣旨往来最少要两月,怎可能来得及?”
见赵士桢面带踌躇,朱常瀛淡淡一笑。
“先生莫不是忘记了,下龙湾乃是我大明市舶司衙门所在,但郑氏不予承认,赖着不走,此事正该我管,也不算越权。”
“再者说,黎氏僭越称帝,父皇叱责,但其置若罔闻,死不悔改,若不给他一点教训,这算什么宗藩关系?”
“我意已决,此战必打!”
赵士桢欲言又止,最终也没有继续出言反对。
其实几个老倌在顾虑什么,朱常瀛一清二楚,无非是担心瀛州的力量暴露在朝廷眼里,引起皇帝百官猜疑罢了。
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南洋一向不为朝廷所重视,朱常瀛怎么折腾也无人太过在意,甚至都不知道。之所以会有这样匪夷所思的观念,也是有参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