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司礼监,一群太监不理民生不通俗务,除了荒唐,朱常瀛实在也找不出别的词来描述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
这种没经过充分讨论的东西,就提交到一国最高统治者面前,是不对的。
而讨论问题的也不能仅仅是官员,更应该是非官人士。
朱常瀛不认为这个想法是在追求所谓的‘民主’,这个词本身就是伪命题,从来也不存在于这个蓝星上,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也不知人类灭亡时会不会真正出现。
之所以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也不过是争取受益群体更多一些罢了,能不能搞成?这玩意朱常瀛也不敢确定,但必须要去试一试。
一间会议厅里,周老总管正在监督二十个秘书归类整理,还有一个闲人袁可立在看热闹。
拢共三百几份提案,朱常瀛打算花费点时间把所有提案都过一遍。
许多门类已经分好,摆在案头。
朱常瀛坐下,迎面一摞提案贴着‘贺’字标签。
从最顶拿过一本打开来看,三百余字,祝贺瀛王喜得贵女;第二本,提议为瀛王建生祠;第三本,提议瀛王给各县土地封神;第四本,提议给某河建庙,祈祷风调雨顺......
一目十行,朱常瀛耐着性子看完,共43份,满篇都是废话,姓名一一记录在案,还好没有官员,都是各县推举出来的乡望所为,有农有商有工。
朱常瀛不管他们出于何种心态,亦或者有何顾虑,通通打回去重写。
批语:敬鬼神而远之,求神不如求己,提案要有关民生经济,其他废话休提!
第二摞,贴着‘水’字标签,38份。
这看着就舒服多了,有建议修堤坝防洪,有建议修水渠引水灌溉,有建议架设桥梁......
且不说合理与否,起码脑子里有东西。
批语:擢各县营缮、都水、农林三署会同提案人详细勘查,当以一县之整体规划为宜规划水利,再次提交议案审议。
第三摞,贴着‘路’字标签,这个最多,竟有107份。
瀛州的路,真的都是人走出来的。
小主,
现有各县县治皆临海,物资以海运为主,但随着移民渐渐深入内陆,这路是不得不修的。
其实长史府已在勘查规划一条贯通瀛州南北的官道,但显然满足这些零碎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各村都关注着村头一亩三分地。
批语:官道8月初八动工,7月底图纸分发各县,提案打回各县参详,擢县衙各署会同各村村正共商乡道事宜,再次提交议案审议。
第四摞,贴着‘文’字标签,21份。
这就很有看头,到底都是文化人,论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有几份提案很有意思。
一份言说4年教学太短,要求增设一年,并设立高等学堂,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