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澎湖一日

看产地,白米自占城来,其他物资竟都是瀛州自产,以番薯为最多,竟超过万石。

事有紧急,闵梦得心中大定,更加不敢耽搁,登上船只极速赶回漳州府。

闵梦得睡不好,朱常瀛也没好到哪里去。

身在其位,怎忍心看着十数万人垂死挣扎而不顾呢。

昨日夜,朱常瀛便传令开仓调粮。

澎湖有粮仓三座,一座为商贾囤积所在,主为民用;一座为军粮储备,供应澎湖驻军;一座为常平仓,储备澎湖两月之需。

一夜间,便将常平仓半数存粮搬走。

但这还远远不够,除漳州之外,其他几府同样遭灾,以各地官府拮据的财政基本上是什么也做不了的,只能磨磨唧唧的搞粥棚那一套,能有什么用,让人半死不活的熬着,慢慢的去死。

这就是士绅老爷的恶毒之处,粮价往死里涨,拿出点糙米来赚名声。

满街都是饿死骨,朱门尽是大善人。

天还没亮,朱常瀛就把两家商行在澎湖负责人都叫了来,调粮!

北洋商行负责采购2万石,限期两月。

南洋商行最低供应5万石,限期两月。

北塘,遍植玉米、番薯、土豆,临近州县种植的也有不少,2万石应该不成问题。

南洋,安南、占城、真腊三国米价不超过4钱每石,大船运输至国内有利可图,就不要说这种灾年。

朱常瀛准备同漳泉两府的粮商对线一下,看看能否把米价打压下去。

至于浙江、南直隶、山东等地,朱常瀛压根就没想过从这些地方购粮,人口稠密,米价本就高过福建,如今福建又闹灾,都不用朱常瀛下手,国内那些粮商都是串联成线的,米价也会应声而起。

大明的米价就像波浪线一样,征税的时候低,平时就高。

百姓卖粮时4钱每石,等过了税收季,米价很快又高到6、7钱。小农自然是亏的,没有多余的银两赋税,只能硬着头皮低价卖粮,官府也没占到便宜,收来的银子还是正常花销。

唯有粮商以及大户,越吃越肥。

商定购粮事宜之后,朱常瀛又同长史府碰头,安排诸事,不知不觉已是临近船队出发。

朱常瀛领着小媳妇走出王府别院。

院前,几队人正在等候。

医疗队,30名郎中,20名女医,没有多高明的医术,批量培养出来的那种,有三名大医带队。移民司,30人。军部抽调伙夫,30人。王府卫队,90人。

走到队伍前,朱常瀛挥了挥手,大队开拔。

此行任务,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