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琰带着他的几千濮州兵来到了汴河,汴河的节点宿州和盱眙现在是张宗珲跟高子宜管。
这俩人形同手足,因此贪起了朝廷的治河经费,这就导致了汴河生灵涂炭,各种恐怖景象层出不穷。
萧景琰在《贫民疏》提过这些事情,因为本作不会用力过猛地去描述这些人的悲惨,所以这里简要提一下汴河的流民有以下几种行为:
一:互相换掉自己的儿女,然后杀来吃掉。
二:集体去刨树皮吃,没有就去吃土,然后死掉。
三:子女要靠卖身才能换得一丁点的钱去葬自己的亲人。
四:当“菜人”。
有些还能劳动的流民选择去给宿州牙兵和盱眙军当治河劳工,但是是入不敷出,很快也得死。
如果要评价这本书的“淮南节度使”剧情线,只能说张宗珲和高子宜俩人是屑中之屑,只有他们手底下的军师徐长喜是个比较正常的高层领导。
萧景琰见张宗珲在抢流民少女,便去了衙门警告张宗珲,要张宗珲治河,并向张宗珲勒索了两万石的粮食,张宗珲确实给得起,因为他贪了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