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这才相信水中有怪,遂出赏金,征舟而渡。
当夜,温峤梦到一人立于榻前,怒斥道:某与公幽明有别,本来各不相扰,公何听信人言,妄取犀角相照,使我族露形于凡人耶!
温峤醒来之后,便觉齿痛难当。因令医官拔齿,而得中风之症,至江州旬日而亡。
奇哉!一代江南名士,竟如此死于幽冥之事,终年四十二岁,朝廷谥曰忠武。
温峤既卒,王导表奏刘胤为江州刺史,继承故主温峤之位。
陶侃及郗鉴皆奏:不可。刘胤虽然惯于战事,但恐非方伯之才,不足以镇守州郡。
王导不从,终使刘胤就任江州。当日回至府中,复将此事与家人说之。
其子王悦闻此,亦力劝道:自江陵至于建康,三千余里;且有流民万余,布于江州。江州乃国之南藩,而刘胤骄奢成性,又时在醉乡之中;则不有外变,亦必有内患矣。
小主,
王导虽知其子之言甚是有理,但因圣旨已发,刘胤已离京赴任,遂不更易。
当时庾亮镇守武昌,忽然染病。因闻说戴洋善于占候,于是令人请来,命卜吉凶。
戴洋观其风角,说道:武昌之地,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终居。山作八字,数不及九。土地盛衰有数,人心去就有期,不可更也。公宜更择吉处镇之,武昌不宜久住。
瘐亮改容相谢:卿言甚为有理,使某顿开茅塞。然今我有疾,尚请先生卜之。
戴洋复观风角,又道:昔苏峻作乱之时,公曾于白石洞中祈福,许以乱平之后,以赛牛酬神。其愿至今未酬,故为鬼卒前来缠索。宜急还之,其病自愈。
庾亮恍然大悟,再拜道:先生真乃神人也,某果有此愿,未曾酬之。
于是急使人以牛酒去白石洞还愿,当夜其病果愈。
当时东晋朝政甫安,边报传来,报说后赵又发兵南侵。
赵将刘微率众数千,乘海船袭击晋境东南诸县,南沙都尉许儒被杀。
石勒称帝当年,又派监军郭敬南攻襄阳。南中郎将周抚惊奔武昌,襄阳遂陷,中州流民自此并皆降附后赵。晋廷问罪于周抚,坐免其官。
郭敬毁其城池,并迁襄阳百姓于沔水之北,另建樊城戍守,石勒命为荆州刺史。
十二月,刘胤就任江州刺史,果如王悦所言,整日矜豪纵酒,不恤军政大事。当时郭默被征为右军将军,往求资借,刘胤悭吝不予。
适逢有司奏报成帝:百官俸禄惟资江州漕运给之,而刘胤私运于路,以私废公。
于是朝廷诏命,将刘胤免官。刘胤预备申诉,郭默趁机诬告刘胤大逆,且引部众袭斩之,遣使传首京师。后惧朝廷见罪,招引谯国内史桓宣为党,桓宣不从,固守谯郡以待。
王导见到刘胤首级,明知郭默诬枉好人,但以其骁勇难制,恐为大乱,于是只得将错就错,令悬刘胤首级于水军大营,复以郭默为江州刺史。
奏本一上,满朝文武大哗,乃至议论纷纷。
陶侃在巴陵闻知此事,投袂而起,勃然大怒:若说刘胤奢吝好酒有之,但其手下无兵,何至于谋反?此事必然有诈。
急遣人前往江州打探,回报果是因借贷不允,被郭默怀私愤袭杀,诬其谋反。
陶侃探听确实,整兵欲讨郭默,同时修书令人至京,送与王导:郭默因私愤袭杀方州,公即以其为方州;若他日再杀宰相,公亦欲以其为宰相乎!
王导观书大惭,遂命收敛刘胤首级,回书隐侃:某谓郭默居于长江上流,船舰成资,故暂且包容,以伺足下兴兵除之。岂非遵养时晦,以定大事者耶!
陶侃得书,弃之于地叹道:何谓遵养时晦?是乃遵养时贼也!
于是发兵前往江州,声讨郭默。
郭默自杀了刘胤,亦恐朝廷问罪,本欲向南占据豫章。不料陶侃军队来得恁快,郭默逃走不及,只得引军出战。只经一阵,迎战不利,只得进城固守。
又恐军心动摇,不肯效力守城,便以粮米堆成垒堡,显示军粮有余。
陶侃见其固守不出,乃于城外修筑土山,使与城墙等高,两相对垒。同时檄令庾亮引军至湓口,至三月中旬,各路军队会齐。
郭默部将畏惧陶公威名,此时见庾公亦至,不由大骇,均无战心。
陶公布置各路军马将江州城团团包围,却不令攻城,只亲笔写下劝降书数百道,每日令善射者射入城中四方,劝令城内军民生擒叛臣郭默献城以降,则恕无罪,且有封赏。
旬日之内,城中军民皆知陶公书中内容,各怀反正之意。延到五月,郭默部将宋侯发动兵变,捆绑郭默父子出城,向陶公投降。
陶侃立命将郭默处斩,传首建康。朝廷诏命陶侃兼领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军事,增设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掾属十二人。陶侃于是领兵回到巴陵,移镇武昌。
画外音:王导和陶侃对郭默不同态度,其实意在争夺江州。王导欲笼络郭默,以对抗陶侃;陶侃通过郭默擅杀刘胤之机迅速出兵,亦是要将江州控制在手。由此可见政治斗争往往口是心非,笑里藏刀,杀政敌于无形,自古如此。
陶侃既得江州,兵镇武昌,于是表任张夔之子张隐为参军,范逵之子范珧为湘东太守,以刘弘曾孙刘安为掾属,又上表褒赞梅陶。四人皆是陶公故旧,当初有恩于己者。
自此凡是微贱时滴水之恩,餐饭之惠,陶侃必定加倍报答。
陶侃驻守武昌,部将皆谓应于江北邾城驻兵镇守,陶侃不答。
后见众人反复提请,陶侃于是率领将佐过江围猎,纵览地势,指点江山:诸公且看,邾城悬隔江北,内无所倚,外接敌寇。即便派兵驻守于此,敌寇来时,相救不及,复渡江不成,必致损军丧众,辱我国威。且悬城于江北,劳师糜饷,又何益于江南?
众将这才恍然大悟,再不复谏。
镜头转换,按下东晋,复说北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凉建兴十八年五月,凉王张骏率兵收复旧地,至于狄道,并设置五屯护军,与后赵分境而治。赵王石勒遣孟毅拜张骏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加九锡。
张骏耻为赵臣,拒不接受,并扣留孟毅,不予遣归襄国。
九月,休屠王羌叛赵,被后赵大将石生击破,奔逃凉州。张骏见后赵强盛难敌,遂遣孟毅返归,复令长史马冼随其还国,向石勒称臣入贡。
石勒大喜,正式称帝,立世子石弘为皇太子,设立百官,分封宗室。封别子石宏为大单于,中山公石虎为太尉,复进爵为王。
石虎不喜,归谓其子石邃:我征战二十余年,方成大赵功业,大单于乃封与黄口小儿!某当报之,使其死无噍类。
东晋咸和六年,岁在辛卯。
成汉国大将军李寿与征南将军费黑率军进攻巴东,攻拔建平。晋巴东太守杨谦、监军毋丘身只得沿江而下,退保宜都。
李寿又引兵向北攻陷阴平、武都,氐帅杨难敌只得再次投降成汉,三年后愧恨而卒。
咸和七年,李寿派兵进攻晋境宁州,十月围攻朱提,并于次年陷城。
来年三月,宁州刺史尹奉向李寿投降,成汉国便尽占南中之地,并以李寿为宁州刺史。是年晋成帝蒸祭太庙,以周天子待齐桓公之礼待王导,王导辞疾而不敢受。
彼时鲜卑慕容廆派使者至晋,与太尉陶侃商议兴兵北伐,共靖中原。东夷校尉封抽上疏陶侃,求封慕容廆为燕王,行大将军事。
陶侃复书:夫功成进爵,古之成制。车骑将军虽未能为朝廷摧败石勒,然忠义竭诚。今作书上奏,可否封赐,则在朝廷。
咸和八年,慕容廆等不及东晋朝廷封赠,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晋廷闻知慕容廆去世,遣使追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公。
画外音:后至咸康三年,慕容廆子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前燕,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王。又至永和八年,慕容廆孙慕容儁称帝,追谥其为武宣皇帝,庙号高祖。
且说石勒称帝,次年四月到邺城,打算营建新宫,以为都城。适逢中山郡洪水成灾,百万根大木随水冲至堂阳。石勒视为上天协助营建邺都,于是正式开工。
建平三年,邺都即将告竣,石勒大宴群臣及高句丽、宇文屋孤使节,宾主尽欢。
酒至半酣,石勒问近臣徐光:卿谓孤若比之古代圣王若何?
徐光对曰:臣以为陛下筹略迈于汉高祖刘邦;雄艺卓荦不群,可拟于魏武皇帝曹操;乃轩辕皇帝之后,绝无仅有明君。
众臣闻之,齐声附和。
石勒大笑:卿言太过。孤若遇汉高祖,当北面事之,与韩信、彭越兑鞭争先;若遇光武帝,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磊落,当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辈,欺人寡母孤儿,诈取天下。以孤自谓,当在二刘之间,至若轩辕皇帝,岂敢妄拟!
群臣闻之,顿首齐呼万岁:陛下神武,虽二刘不及也。
石勒虽不读书,然常使儒生读史书而听之,每论古帝王善恶。尝听《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之后,辄大惊道:此法失当,则何得遂取天下?
至闻留侯张良谏止,又舒口长气道:幸亏赖有此人,可保汉家天下也。
皇太子石弘爱好文章,亲敬儒士,不似其父石勒强悍。石勒尝召程遐、徐光,论及太子:我儿大雅,其性安静,殊不似武将家传。
徐光:汉高祖以马上取天下,孝文帝以玄默守之。圣人之后,必有胜残去杀者。
石勒闻奏甚悦,哈哈大笑。
徐光、程遐见皇帝大悦,趁机进言:陛下故当强化太子之权,使亲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