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行刺蜀相

谢厷又问:若顾公被免职为民,公颇解天子心意,则试猜之,是否当命潘太常继之?

吕壹答道:若依陛下素日喜好所论,极为可能。

谢厷原为解救顾雍而来,于是说道:如公所说,顾公若问罪罢相,则陛下必以潘太常继任。潘濬切齿恨公,每欲手刃公而后快,荆州文武尽知,公岂不闻?若其一但接替顾公,恐明日即以明公为敌矣。

吕壹闻听此说,大为惧怕,于是按下顾雍罪状,将欲不了了之。

陆逊与潘濬闻说顾雍、朱据下狱,俱各忧心如焚。步骘、陆逊上书,孙权皆置之不理。潘濬上奏吴帝,请求赴京朝见,名为奏荆州之事,其实想要赴阙力谏,为顾雍鸣冤。

孙权准其入都,潘濬遂至建业,住在驿馆,等候接见。

太子孙登趁夜来访,说道:某就顾公之事,亦曾屡谏父皇,但皆不纳,且被厉斥。公今来若为此事,亦是无用,休为此触怒天子,以惹祸上身也。

潘濬闻此大怒,因知皆是吕壹从中作梗,便欲诱而杀之。遂以久不入京为名,使人持自己名帖到各家故旧百官府宅,说欲大宴宾客,吕壹亦在名单之中。

吕壹见潘濬进京请客,想起谢厷之语,托病不往。

潘濬不肯罢休,数日后趁天子孙权召见,便为顾雍辩冤,且力陈吕壹奸险,乃误国之臣,绝不可信。孙权虽未采纳潘濬之谏,但思其言有理,便对吕壹之宠渐衰。

潘濬见孙权为自己谏言所动,即亲查吕壹之奸,再奏吴帝。

孙权览奏:吕壹中伤建安太守郑胄,此其诬陷大臣罪一;又告江夏太守刁嘉谤主,且诬侍中是仪与刁嘉同谋,此其诬陷大臣罪二;陷害宰相顾雍,此其诬陷大臣罪三;诬陷驸马朱据私吞军饷,拷打幕府理财库吏致死,终无供状以证其事,此其诬陷大臣罪之四。条理分明,证据确凿。此等佞臣若是不除,吴国不用魏国来伐,便自危矣!

孙权叹道:吕壹狂妄至极,朕今知之矣。驸马朱据都被诬告,况普通吏民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大为愤怒,诏令将吕壹斩首弃市。吕壹既除,孙权引咎自责,遣中书郎袁礼向被诬大臣致歉。又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重臣,明知吕壹之奸而不查报,是推脱三公辅国责任;并盛赞陆逊与潘濬忧心为国,是真为国之柱石。

赤乌二年,潘濬病故于任上,吴主怜之,令其子潘翥袭爵。

诸葛瑾受责,心下不安,由此亦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前嘱咐家人棺服丧事务需简约,不许盛葬,并上表请罚,遗嘱吴主:臣子诸葛恪志大才疏,聪明外露,不可使其掌握兵权。若掌大权,必将误国。

孙权追思诸葛瑾一生为吴,立功无数,遂令厚葬,并使诸葛恪袭其父爵。

赤乌七年正月,丞相顾雍病死。孙权命陆逊为丞相,下诏嘉勉。

当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位,两宫并立,朝廷百官多派子弟分别侍奉。全琮因次子全寄为孙霸宾客,便写信向陆逊告知此事:我恐长此以往,则必产生派系纷争,不利于国。

陆逊回书全琮:某谓官僚子弟,应凭才能晋升,不该通过私第邀利取荣。依附两宫势力者,则必各自结党,古人最为忌讳。公宜效仿故汉相金日磾杀子,以防羞辱家门。

全琮对陆逊所言非常不满,怒道:世间岂有劝人杀害亲子者耶!

两人从此不和,积怨渐深。不久全琮父子上表孙权,称陆逊外甥顾承曾串通陈恂,谎报战绩以谋求高位。孙权怒而不察,命将顾承与其兄顾谭皆流放。

陆逊不料全琮行此卑鄙手段报复,连累自己两个外甥皆被流放,亦为此愤愤不平。

吴宫内部,太子孙和之母王夫人又与孙权长女全公主积怨。孙和担心太子之位不稳,便使心腹藏于孙权床下,窃听最高机密。

心腹因闻吴主与重臣杨竺谈论,欲立孙霸为储,立即还报太子。

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令到武昌见其族父陆逊,请为自己出面申辩,太子太傅吾粲也为此事,屡与陆逊互通消息。

陆逊误听二人之言,便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天子。

孙权见陆逊奏提到孙和与孙霸嫡庶之辨,便觉禁中密语漏泄,于是大怒,将杨竺、陆胤、吾粲皆收监审问。又遣使写信责备陆逊,不该打听宫中机密之事。

杨竺惧死,胡乱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却不发一言。陆逊痛悔不应卷入太子夺嫡之事,不胜愤忿而卒。终年六十三岁,去世之时,家无余财。

孙权闻报大悔,因陆逊长子陆延早夭,使由其次子陆抗袭爵,领陆逊部众五千人送灵柩东回,葬于横山。陆抗进京面见孙权,洗清杨竺所控父亲所谓二十条罪行。

东吴内部倾轧,由此朝政日非,国力渐衰。

镜头转换,按下东吴,再说西蜀。

魏正始元年,蜀延熙三年,越巂郡蛮夷数次起兵反蜀,杀太守袭禄、焦璜。其后越巂太守皆不敢治所于邛都,而寄治安定,距邛都八百余里。

蜀帝刘禅闻之大忧,乃命武将张嶷为越巂太守。张嶷到任恩威并施,蛮夷畏服,郡界悉平,复还旧治。其年春,中领军向宠征讨汉嘉郡蛮夷,遇害身亡。

丞相蒋琬向后主刘禅上表:今羌、胡乃心思汉军如渴,又昔凉州刺史魏延偏军入羌,郭淮败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

后主准奏,于是姜维就职,率偏师以出陇西。

画外音:自丞相诸葛孔明死后,姜维受恩师临死重托,以恢复中原为任。但孔明生时六次北伐,朝中便有谯周等众臣谏阻,后主刘禅亦多次相劝。自孔明仙逝,后主刘禅即废黜丞相府,并将丞相权力进行分割。姜维原是魏人,便一直位于蒋琬、费祎之后,不得重用。蒋琬初接孔明大任之时,亦欲继承武侯遗志,曾制定进攻曹魏计划,但未被后主采纳。

延熙七年,镇江州来报,永安都督陈到因日夜思念先帝与孔明军师,终至病笃身亡。

后主思其平生大功,下令厚葬于奉节鱼腹浦江滩,下视武侯所遗八阵之图。

治丧方毕,镇北将军王平上表,说魏帝命曹爽率兵十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雒谷。后主览表大惊,问计于蒋琬及朝中群臣,如何对敌。

蒋琬奏道:王子均随先丞相征战多年,熟知汉中地理。曹爽乃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必空劳往返。可使涪城诸军悉从大将军费祎调度,姜维巡哨于汉中与成都之间,必退敌军。

后主依奏,于是诏命费祎、姜维引军出成都,来救王平。

汉中大营,王平升帐,商议应对曹爽之策。诸将中便有人说道:我汉中守兵不满三万,不足以阻挡魏军,应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涪城援军一到,即可将阳平关抢回。

王平厉色言道:魏军若得阳平关,必为汉中祸患,涪城之军焉能解救?诸公听我将令!命护军刘敏与杜参军据守兴势,以当正面之敌;我亲引中军,以为后拒。若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则率兵前往救援,彼时涪城救兵兼程而至,此乃上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敏领命,依计引兵而去。曹爽果然自攻阳平关,另分兵去打黄金城。

王平从容调动汉中兵马拒之,魏军累月不下,损兵折将。蜀大将军费祎引涪城诸军,与姜维引巡哨精骑相继而至,魏军果被击退,败回长安。

当时蜀汉诸将,马忠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平安,于是人皆呼为“平安三侯”,威名始于此时。

延熙九年,丞相蒋琬积劳而死。十一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爵。十四年,邓芝病世于任上。其为将二十多年,身上衣食取自官府,从不经营私产,死时家无余财。

姜维见蜀国宿将并皆亡故,每日如坐针毡,意志渐渐消磨。因闻蒋琬去世,以为时机已到,于是上疏请伐曹魏。

后主刘禅览奏,眉头微颦,命转呈费祎审阅。费祎虽未明示不可,但付姜维手中可用兵士,往往不过万人。姜维扼腕长吧,无计可施。

这一日洛阳细作来报,曹爽尽夺司马懿父子兵权,整日淫乐游猎,不修武备。

姜维大急,亲至费祎府宅,力陈北伐之策。费祎置酒相待,姜维于席间说道:当年诸葛丞相曾云,待天下有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今魏国罅隙不断,司马失兵,曹爽无征战之能,此乃天赐良机于我蜀汉。公为百官之首,何不上奏天子,请出兵伐之?

费祎听罢微笑,问道:伯约休怪,你觉得自比丞相何如?

姜维:自不如之。

费祎:是也。丞相尚且不能之事,似我等凡夫,又何能为之哉?

姜维无语可答,只得告辞,出门仰天长叹,泪洒满腮。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北伐议题就此搁置数年,当年意气风发之少年将军,如今已是双鬓斑白。姜维自觉年事已高,寸功未立,心里甚自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