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荆州之战3

“据我估计,城中水位已经达到了最高,城外江水滔滔,洪承畴大军也不敢涉水进攻,我们现在只要保护好粮食和士兵,暂时应该还是安全的。”

听了刘体纯的话,李过摇了摇头,“当前我们只是暂时性命无忧,但是长此以往,恐怕会出大问题。”

正如李过所说,被水淹城的问题逐个暴露了出来。

当天下午,救援完成,性命暂时无忧的军民才顾得上吃饭。

可是,士兵和百姓虽然抢救出来了粮食,但发现却完全没有器具和场地来做饭。

平时做饭用的大锅和柴火十分笨重,在逃命时大多人都选择了丢弃。

全城除了大顺军中负责日常伙食的士兵抢救下来的几口大锅之外,其他做饭的器具大多都被淹没在了浑浊的江水中。

这些大锅,即使日夜不停做饭,也只能够千八百人吃饱,根本无法满足全城几十万军民的需要。

最重要的是,当前也找不到用来烧火做饭的干燥柴火。

无奈,百姓和士兵不得不选择用生的红薯和土豆充饥。

对于粮食全被淹没的百姓,李过命令士兵每日带着军粮划着木筏四处给百姓送饭。

如果吃饭问题还算勉强可以解决的话,那么另一个问题更加致命。

古代,盛水的器皿本就不多,百姓家里一般打井水来喝,多余的水会储存在家里的大缸中。

被江水淹没后,城中的几口水井当然已经完全无法使用,百姓家里的水缸又无法携带,当前全城军民完全断了饮用水的来源。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一直不喝水。

使用土豆和红薯充饥的军民,很快便口渴难耐。

虽然古代医学知识匮乏,但是行军打仗多年的李过也清楚,此时城中的江水中既有人和动物的尸体、又有各种污物,饮用后轻则腹泻、重则传播瘟疫。

因此,他在全城发布了严令,禁止士兵和百姓取江水饮用。

但是,一些口渴难忍的百姓和士兵还是冒着被军法处置的风险,偷偷用衣物过滤城中的江水来喝。

不仅普通百姓和士兵,就连李过和刘体纯也已经口渴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