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3章 火中取栗(十一)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26 字 9天前

甲斐姬对于海贸同盟的主人十分好奇,一有机会就向高云平打听,搞得高云平十分头疼。

一来,高云平虽然是三慎园出身的“六房老人”,但由于高务实当年亲自管事的时间不长,所以他对自家老爷其实并不算非常熟悉;

二来,成田氏长的许诺如果高务实那边没有反对,将来他就要称呼甲斐姬一声如夫人,某种程度上算是主仆有别了,因此现在和她多说一句话,将来没准都是天大的罪过,那可怎生使得?

他现在有点惆怅,原先好好的呆在台湾,虽然条件差,但三不五时就有仗打,有什么鸟气也都尽管撒在那些土人头上,心情好得不得了。

如今来了日本,虽然一下子混成别人口中的“城代”,可惜自己呆在城里根本没几天,尽当信使去了。

好容易出来捞了场仗打,谁知道对方的水平也没比台湾那些土人强到哪去——这话若丰臣秀胜听了非气疯不可,丰臣军那日之败明显是没搞清状况才导致的,怎么能说和台湾土人一个水平?

仗打完了更惨,一个自己本应该敬而远之的少女时不时在自己面前晃悠,开口闭口“高司徒”如何如何。

公主啊,您就不能到时候自己去问主公……呸,问老爷吗?

想到这里,高云平又想起日语和汉语之间有时候会发生歧义和误会的问题,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最让他尴尬的“殿下”这个称呼。

这可是殿下啊,这个词在大明可不能随便乱叫,你叫错人自己或许不打紧,但你能把对方吓死啊!

不过话说回来,高云平还是对日本了解不够,其实日语中的“殿(と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称谓对象其实是各有不同的。

比如在奈良时代,这个“殿”虽然翻译成汉语也是“殿下”,但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情况,其真正的含义基本上等同于阁下。

平安时代的殿、殿下“身价”提高,变成了对朝廷贵族最高级别的摄政、关白、大将军的尊称。

战国时代,或许是因为武家身份大幅度提升,以至于这个称呼又忽然泛滥,但凡是个武士就能尊称其一声“殿下”。

而到了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又变得只有领地的石高一万石以上的藩主和德川家直系的武士家族(旗本はたもと)才配得上“殿(との)”的称号。

另外,殿、殿方也是女性对男性,妻子对丈夫的敬称。这种情况汉语里倒是有一个很对应的词:官人。而也许某些时候的“相公”也与之相似。

至于到了现代,妻称夫为“殿下”的情况就几乎消失了,剩下的用法也与“古时候”区别颇大,比较多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是表明“我的地位不比你低,但我十分尊重你”的意思,偶尔还会被当作是略含有讽刺意味的。在这种时候,汉语中的“阁下”或许是最能反应出这个意思的。

第二种,是表达对方地位虽高,但并没有高到该称“様”的地步;或是因为存在比这个人更高地位,应称“様”的人,为了有所区分,因此就用了“殿”;又或是因为年龄、辈分等其他方面比对方大,上下关系比较混乱,也可以用“殿”。

总而言之,日语本身是一种不太准确的语言,很多时候表达得过于委婉,甚至暧昧不清,再加上不同时代不同意义,就更加复杂了。

如此看来,此刻日本所谓的殿下,其实本意也就差不多相当于汉语中的“阁下”,只是高云平虽然大致上理解了,但听起来还是觉得很别扭,甚至有些不安。

高云平本以为到了忍城之后这个问题就能基本解决,因为此前他查看过忍城外围局势,觉得忍城的情况还算不错。尤其是当石田三成“水漫金山”之后,忍城周围全是烂泥塘,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能发动大战的模样。

这就意味着他这支援军暂时不会派上用场,而甲斐姬作为忍城的总大将,守城的责任在身,势必就不可能动不动来找他打探老爷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