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章 火中取栗(九)身在此山中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92 字 13天前

他想不明白海贸同盟为何会直接干预日本国内的战事。

海贸同盟在北条家手里租下了三崎城,这个消息石田三成是已经知道了的。不仅知道,他甚至还自认为明白海贸同盟这么做的理由,也就是海贸同盟自己所说的为了在日本东、西两头都有贸易据点。

石田三成相信这个理由,因为一旦清水城、三崎城都成为海贸同盟的贸易据点,那么清水城可以辐射九州、四国和山阴山阳,三崎城可以辐射关东、东北等地,相当于可以就近在日本的两翼进行贸易,整体的贸易效率将大大提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日本的核心,京畿与中部地区,石田三成一直认为海贸同盟不是不想设立据点,只是他们担心关白大人不好说话,因此才要先定了两头,再回头去和关白大人谈——这是为了局面上好看,方便和关白大人“砍价”。

也就是说,石田三成心里是很确定海贸同盟对日本国土并无觊觎,一心一意只想赚钱的。可是今天这个消息,却不禁让石田三成怀疑起自己判断来——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忍城又不是海港城市,海贸同盟吃饱了撑的来救忍城?何况,他们这可是和关白大人交手啊!

石田三成忽然冒出一个念头:难道海贸同盟是在打将来有机会便要统治日本的主意?

这个念头冒出来,他就忍不住打了个激灵,忽然想到:信长公当年那么肆无忌惮,也没有想过取代天皇,只是想学着唐国历史上的某些权臣一样,行一次废立,推皇储继位。而主公丰臣关白更不必说,他出身不够,因为血统关系连征夷大将军都做不得,迫不得已只好建立一个丰臣关白的公仪,更不可能想要取代天皇。

可是如果海贸同盟有入侵日本的想法,谁能保证其背后不是大明要吞并日本呢?唐国历代自诩天子,他们若是入侵日本,日本岂有保留天皇的道理?

石田三成作为日本真正的顶级文官,他和高务实对于天皇制的理解可并不相同。高务实其实因为不是日本人,所以对于日本天皇“万世一系”有点犯嘀咕,一直都担心“如果将来要废天皇制,日本会不会满地反旗”,然而石田三成却根本不这么看。

其实这也是高务实“是人非神”的表现了,他其实对日本历史还算是有点皮毛水平的研究,但他一直以来没有真正去总结过一些“日本特色”。

如果他数一数就会发现,真正作为政治参与者的天皇其实不多:天智,弘文,天武,圣武,孝谦,桓武,嵯峨,仁明,宇多,醍醐,村上,白河,鸟羽,后白河,后鸟羽,后醍醐,明治,昭和,共计十八位。

这十八位实权天皇中,弘文被打没了;圣武被藤原四子忽悠得灭了皇族栋梁长屋王满门,皇族势力从此一蹶不振;桓武嵯峨花光了皇室的钱袋子;宇多和藤原拉锯了一辈子,最后还是失败了;醍醐被藤原时平骗得团团转,流放菅原道真;村上最后的硬气靠的是藤原家栋梁青黄不接;后白河把整个朝廷玩成给武家镶边的;后鸟羽想反抗一下,被流放到隐歧岛了;后醍醐折腾一辈子,算拿下了小半江山,之后快速萎缩,六十年之后也没了。

明治和昭和的情况其实非常特殊,某种程度上只能算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而不算有实际政治权力。

这样一来,日本历史上真正做到掌握强大权力的天皇就只有这几个了:天智,天武,桓武,嵯峨,村上(后期短暂时间),白河(作为法皇而不是天皇),鸟羽(同上),一共只有七位。

截止到高务实穿越时,天皇共有126位,除去前二十八位信史前天皇,共九十八位。可见,完全无法染指政治的天皇占比百分之八十之多,而握有充分政治权力的天皇占比仅百分之七。

实际上日本由于多山,田地分散,导致农业时代庄园经济盛行,领主遍布,封建自治程度很高,而集权程度很低。战国时期旧体系被极大的颠覆,而且涌现出了几位非常杰出的军事、政治天才,仍然做不到武力统一日本,实现中央集权。

如果高务实认真审视日本的几次“改朝换代”就应该发现,镰仓幕府在承久之乱之前仅诉求朝廷承认幕府对关东及奥羽的控制,承久之乱后幕府之手才伸向朝廷固有领地,在京都设立南北六波罗探题,管理西国事务。

而六波罗自身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更像是子公司而不是分公司,并且六波罗对西国的统治并不扎实,朝廷和畿内土豪在六波罗眼皮子底下不停地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