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刺杀苏联最高领导者这件事,美国的嫌疑排第一,那么其他候选人的嫌疑就是第二。
这也是之前美国舆论公关的重点,他们声称是想要争权夺利的其他候选人动的手,对此国内的民众也不是没有怀疑。
既然如此,现有的几位候选人就必须为此避嫌,谁上位,谁就得背负刺杀前任的恶名。
更重要的是,这次刺杀让所有候选人都杯弓蛇影,美国人敢动手刺杀一个,就敢杀第二个,做傀儡可以,但要挣钱,挣钱也可以,但要有命花。
本质上,这件事其实就是制造了一种不信任的氛围,中情局不再信任他们发展出的那些民主派,而这些人也不再信任美国,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生怕对方在背后给自己一刀。
既然现有的候选人不行,那就只能重新挑选,谁有挑选的权利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葛罗米科,一位出身外交官的苏联元老。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冷战当中度过,因此他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冷战思维,他认为与美国的僵持是危险而疲劳的,这也是当时的苏联高层们一致的想法。
他们希望继承者能够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对内也要怀柔,抚平地方强硬派的激进情绪,这也是为何之前几个继任者提出的改革路线,都偏向保守的原因。
如果事情不发生变化,那么,新一批被选出来的候选人依然会是保守派,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先动手了。
美国把刀架在了所有人的脖子上,那一枪就仿佛在告诉苏联所有的高层,我完全无意与你们缓和关系,因为我随时都可以杀了你们当中的任何人。
冷战的惯性是很强大的,一旦一方强硬起来,另一方就绝不能退让,更何况,谁也不知道,下次枪响,倒下去的会是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寄希望于候选者能够强硬起来,最起码也要能威慑美国,让它不敢再这样随意动手,继承者至少要能保护他们的安全。
一旦路线开始有所偏向,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对于候选者的要求就变了,怀柔、亲民、舍得放权不再是第一条件,相反的,能够抓住权力、表现的强硬、有干劲、有号召力,才是第一要务。
众所周知,矛盾转移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树立外敌,这一招美国也已经用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这一次,苏联虽然不是故意用的,但是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民众们不再在意地方激进派提出的某些主张,他们更想要看到一个能够强硬的面对美国,能让他们为自己的嚣张行为付出代价的领导者。
而这时,一个早已被排除候选人之外的人选,进入了高层们的视野,那就是刚刚结束度假,回到莫斯科的瓦西里耶维奇。
其实,原本他才是继承者位置最有力的竞争者,但因为他之前有过排除异己、党同伐异的表现,远远不如戈尔巴乔夫那么亲和,所以,在他还没回来的情况下,全会就已经召开,并且选举出了胜利者。
而现在,因为继任者被刺杀,和他同一批参与会议的候选者都有嫌疑,必须避嫌,而这个从头到尾没有参与过会议、早早就出去度假、不问世事的空降党,却成了最好的人选。
于是,瓦西里耶维奇刚降落到莫斯科,就被天上掉的一个巨大的馅饼砸晕了,简单来说就是,原本我们内定的人挂了,现在我们大家都很看好你,不如你来当最高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