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开始,劳逸启动加速不错,很快就压住了意大利队的第一棒!”
在前伸数面前,劳逸启动就快速缩小,显然就是这个意思,意大利队反应最慢,是种花家前面第一个持有前伸数的队伍,自然对比最直观。他们的第一棒罗伯托·多纳蒂本来实力就是10.34s的SB,这和劳逸对决起来更是没谱。劳逸缩小前伸数的速度,简直是肉眼可见。
这要是换成直道,可以说罗伯托·多纳蒂已经被劳逸启动加速就拉爆了。
夸张吗?
不夸张,因为罗伯托·多纳蒂的10.34s,就这个10.34s他都是借助1.7M/S的大风跑出来的,真实实力10.40+怕是都要开外了。怎么可能顶得住硬实力刚刚开了十秒的劳逸?
加上反应慢,更是强化了这种差距。
其实罗伯托·多纳蒂还是有两枪10.30+大逆风的实力,而且就是今年做到的,可惜……这个状态调整出来是在柏林之后,所以能不能在大赛的中间调整出来状态,其实也是一个运动员的必修课。不然大赛过了,你才把状态调整出来,那不是在搞笑是在干什么?
如果罗伯托·多纳蒂有大逆风10.30+其实是不会这么狼狈的,可是他现在没有。
被劳逸一开始就快速压制,几乎抹平前伸数,就成了必然。
但是压住了一个罗伯托·多纳蒂并不算什么,劳逸一点也没有犹豫,整个人继续保持加速,在弯道上开始玩命疾驰。因为意大利队本来就是弱队了,第一棒也是菜鸡,前伸数没有了就没有了,他要赶上的,其实是前面牙买加的第一棒穆林斯。
这个难度就很大了。
但是如果可以做到,那么就会给种花家后面,极大的减轻压力。
弯道加速跑!
前倾角适宜,蹬摆有力。
渐增步幅,渐抬重心,渐成直线。
虽然这些都是弯道加速跑的基础,可是劳逸一直都是重复机械并且觉得毫无枯燥的去做。
农家人的淳朴,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只要能让他做自己最喜欢的跑步,这些,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些不叫苦。
对于他来说。
这叫甜!
砰、砰、砰、砰、砰。
牙买加的第一棒穆林斯跑着跑着感觉到了不对劲,特么的,怎么这么快意大利队就上来了?他们的第一棒不是个菜鸡么?难道是故意隐藏了实力,准备扮猪吃老虎?
穆林斯余光一瞟,嗯?不对,不是意大利,是意大利里面一道的……种花家?
种花家居然这么快就把意大利的前伸数吃掉了?
穆林斯原本还有些看轻劳逸,觉得劳逸对比苏神和赵昊焕,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运动员,但是他不要忘记了他现在的硬实力还不如劳逸了。穆林斯如果大意,这里发挥稍微差点,很可能会被劳逸强行追上。
谁叫他穆林斯的第一棒实力和卡特,相差甚远呢。
历史上他甚至连巴西队的第一棒文森特·莱尼尔森·德·利马都没有跑过。
而文森特·莱尼尔森·德·利马的百米速度09年仅仅只有10.21s。
所以可以断定,穆林斯现在的实力,就没有调整出来,和历史上一样,和前面的罗伯托·多纳蒂类似,也是在柏林之后的九月份才开始渐渐调整出最佳状态。如果他能在这一场就有柏林之后10.05s大逆风1.2和10.07s大逆风1.5的实力,他其实可以在这里轻松压制劳逸,一点不带商量。也不至于会连09SB10.21的文森特·莱尼尔森·德·利马都干不掉了。
所以,这一切都证明,牙买加的这一棒,给了劳逸机会。
给了机会。
那就要抓住。
劳逸开始爆发。
他要和穆林斯可不一样,越是大型比赛,越是有压力,他反而更加容易肾上腺扩张。
更容易热血沸腾!
冲!!!!!!!!!!!!!!!!!!!
超过意大利不算什么。
我还要帮大家伙再接近一个!!!
再多一个!!!
再多一个!!!!!!
带着这种执念,劳逸开始整个人越跑越好,技术水平也因为日常训练的刻苦,稳定呈现。
弯道送髋,侧摆身体,内旋重心,压住向心,然后……不断提速。
不断提速。
不断提速。
一直到接近第六道的牙买加第一棒为止!
如果用高速摄像机就可以看到慢镜头之下,劳逸由于人体前倾程度逐渐减小,足着地点逐渐向前远离身体重心投影点,以及人体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等因素,整个人切线做得比平常更好了!
这在弯道里面,就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因为正常来说,不影响速度发挥的情况下,你切线越是好,越是优秀,那么要跑的实际距离,也就越短,那么自然就会更快完成比赛。
穆林斯实在是有些大意了。
他虽然牙买加肯定是夺冠的最大热门,甚至米国队都不在他们的眼中,博尔特和鲍威尔也都做好了破纪录的准备,但是你要记得,这是接力赛,这是团队赛,如果队友有一个不给力,那么几乎就没有什么希望了。而穆林斯你要知道,第一棒比卡特弱了太多。
具体多少?直观点,直接弱了接近四个档次。
卡特都快要飚开10.40s,而穆林斯这一枪都差点跑到10.60s。
这么大的差距在百米对决里面,一个棒次的差距就彻底下去了。
甚至会导致后面的队友因为你跑的不好,无法打破世界纪录,心态也变了,也会变慢。博尔特这一棒跑得还不如北奥的时候,还是大大不如,除了他自己承担责任的说法,声称自己有点累了,还有一个就是已经看到队友跑得不好,知道破纪录无望,心态上和精神上就有变化了。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跑动状态。
“大牛冲啊,就要追上牙买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