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北伐大元——王弼

王弼,号双刀王,安徽临淮人,祖籍安徽定远,明朝开国功臣、重要将领,定远侯。王弼率部投靠朱元璋,其后屡建战功,平江战役中痛击张士诚,立下大功,被授予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随沐英征伐西番,随傅友德征伐云南,先后随冯胜、蓝玉北伐北元,因蓝玉案死。

王弼,是朱元璋的老乡,在朱元璋开始打江山的时候便归顺了他,王弼勇武绝伦,为人仗义,朱元璋跟他很是投缘,朱元璋相他阐述了自己的宏伟抱负,以及对当时朝廷的痛恨之情之后,王弼很是佩服朱元璋,于是就决定做他的侍卫将领,从此跟随着朱元璋开始了征讨的道路。

王弼最开始是带领兵马到达湖州,在那个地方击败了当时镇守在那边的将领,然后又带部队直达源州,一路上斩杀不少元朝的大将。可以说他一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取得了非常多的胜利,朱元璋对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的认可,为了鼓励他这一功臣,赏赐了很多东西给他。

王弼继续平定江南,征讨西番,功劳簿上的战功日渐加多,于是经过一路的讨伐,帮助了朱元璋不少,等明朝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就册封他为侯爵,也算是给了王弼极高的权利和地位,对他这么多年征战功劳的肯定。

可是,后来发生了举国震惊的张蓝玉案,王弼不幸被牵扯其中,受到了朱元璋的怀疑,王弼深知朱元璋这人疑心很重,自己又不幸牵连在这里,就算有心辩解也是无济于事。王弼知道自己肯定是难逃一死了,但是他为人十分的谨小慎微,于是为了自己全家人的生命着想,急忙嘱咐自己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造反朱元璋,因为一旦造反,家人的生命很有可能都会失去,心系家庭的他,自己明白这些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和家人无关。

当王弼进宫见朱元璋时,就对朱元璋提了一个要求,说自己已经知道自己有罪,并且难逃一死,死了也没什么,但是自己的家人对自己在政治方面上的事情却是毫不知情,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牵扯到自己的家人。他还说到自己死后,家人还会继续效忠皇上,绝对不会造反,并且还会继续以忠臣之后的身份为朱元璋效力,只要朱元璋答应了,自己就甘愿去死,朱元璋听后,也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命人处死了王弼,但是同时又册封了他的儿子。

可没想到的是,在大明万历年间,在王弼的后代中,有一位名叫王守仁的,效忠于当时的万历皇帝,当时万历皇帝个人昏庸无道,画国库的金银丝毫不懂得节制,导致国库一时亏空。此人上书万历皇帝,说自己的太祖爷王弼承认自己罪行之后,就曾将家中的金银财宝提前转移到楚王府了。但是呢,现在这笔钱听说被楚王后代给偷偷藏起来了,现在可以命人去搜寻,如果找到了,他可以做主将财宝全部贡献给朝廷。

由于当时万历皇帝正是用钱的时候,于是下令调查此事,并且因为万历皇帝的昏庸无道,他看中的只是那些金银财宝,不管有还是没有,都没有仔细深入的追究。楚王朱华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的气愤,知道这完全是栽赃陷害想辩解,但是一方面万历皇帝已经安排人调查了,最终只在那查到了20万两的银子,这让皇帝大失所望。

在运输这些银子的过程中,楚王两兄弟觉得十分不爽,就这样子诬陷导致自己无缘无故赔了20万两,于是脑子一热,就想着要要回来,就想着带人在半路劫持。这个楚王的后代想法也是太天真了,这样子就变成抢劫朝廷的银子了,于是万历皇帝一怒之下下令严查,并斩杀了朱家子孙几十人,此事要是让去世后的朱元璋知道,不知会做作何感想。

辗转轮回间,祖辈们的遗愿恩仇,却在后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归咎于万历皇帝当时的昏庸无能导致的,也只能算是朱元璋自己子孙间的相互残杀,而王守仁只是一点催促的作用而已,这也怨不得别人。

王弼战功显赫,在平定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于平江战役时痛击张士诚,阻止了张士诚的突围。北伐北元时,建议蓝玉继续深入,成功击败元军主力,俘虏元主次子地保奴及太子妃、公主百余人被俘,王公大臣及平章以下官员近三千人,士兵及其亲属七万七千余人被活捉,成功荡平了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