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中原

犁汉 痴人陈 2500 字 28天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然后面度满他们在和洛阳的张冲交换了意见,得知王上在东西两面的考量,清楚虽然东面很重要,但西面的关中却可能随时有变故。

所以当时张冲这边更多的是负责关西那边的准备,也有了之后先关西后关东的战略规划。

但谁也想不到,关东局势变化太快,本该是死对头的青徐竟然出现了联合,眼见着青、徐、扬三州在江淮地区对中原形成了新的包围网。

当时张冲立即决定将攻略重心重新放在中原地区。

实际上,在当时的邺城方面看来,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因为泰山军在中原地区本就是有根基的。

先是泰山的关羽在汶水地区坚持苦战三年,然后是鲁中南、河济两个地区的根据地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中原地区的人口,成为泰山军在东方的活招牌。

所以,论经略中原,泰山军先天就比江淮群雄们要有优势。

而且,中原这个地区太重要了。

虽然经历了三个月大旱,又频遭战乱,但中原地区不论是战略地缘还是人口、文化都是帝国最核心的地区。

当时邺城的度满就在写给张冲的奏疏中强调了中原地区对大太的重要性。

在其奏疏中,度满开宗明义就是一句话: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中原民心者得天下。”

短短一句话,将中原之于大太的重要性强调的一清二楚。

而现在,中原地区的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

随着江淮群雄的结盟,他们正将势力侵入中原地区,其中泗水附近的梁、沛等地已经有不少豪强倒入了徐州。

如果泰山军不能迅速占据中原地区,不能恢复中原生产,那在南北的对抗中,泰山军会困难重重。

所以,在当时张冲还在派遣于禁西征关中的时候,度满就力排众议,先行下发了调动草原的牛群南下冀州的决定。

做了这些,度满才将他对中原形势的看法和我军的应对俱写了条陈,发给了河洛行营的张冲。

在写下这些条陈的时候,其实度满已经有了某种觉悟。

那就是别看他好像是对的,但他的行为从本质上却是侵蚀了大量属于王上的权柄。

将数万头草原牛运到中原,中间涉及多少任命,钱粮,整个行动的开关就是政事堂直接决定了?

虽然度满在事后做了详尽汇报,但大错已经得铸,不可挽回,所以度满的自封奏疏实际上就是请罪表。

而当张冲收到这奏疏后是什么心情呢?

张冲十分为度满的主观能动性而高兴,他知道官僚们都是什么样的行为作风,那就是只要有的选就一定会做那种两面光的角色。

只要不做事就不会错,手往袖口一插,谈谈心性道德,荣华富贵少不得他的。

但度满偏偏做了对自己最不利的事情。

张冲明白,度满当然可以先请示自己,然后再下发公文到北地、草原,然后再准备迁移牛群南下。

但等这些四平八稳结束了,到时候冬天就到了,大雪寒冬的,人都呆不住野外,如何赶路。

而等寒冬一过,立马就是春耕,到时候牛群还在黄河以北,到时候大太花费了那么多精力、钱粮,辛辛苦苦把牛群赶到中原,最后还是没用白搭。

所以度满要想办这事,就一定要独断专行。

而越是了解官僚的基本操行后,张冲就越发珍惜像度满这样的门下,能做事,能扛事,此为真宰相也。

所以,张冲大笔一动,同意了度满的政令,并为他之后的一系列任命做了背书。

至此,张冲的豁达大度和度满的勇于人世,两者一结合才有了今年冬的壮举。

十万头计的草原牛源源不断从延津一带南下,同时南下的还有大量种子和农具,甚至邺城方面还组织了大量的农家好手,南下中原指导黔首们耕作。

可以说,万事俱备,就等来年开春。

而与此同时,随着“南下中原”政策经过整个大本营的背书,邺城方面也得以调动了大量人力、物资南下支援中原。

其中度满光将本年河北考核的上吏全部都派往了中原郡县,准备和当地的泰山军配合,建立郡县一级别的行政。

在动员县令们南下的大会上,度满再一次强调了中原对泰山军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