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关于李如松之死的猜测主要有三种说法:草率中伏死、部将出卖死、断绝外援死。

其实这三种推断都不靠谱。

草率中伏就不用说了,李如松一代名将,怎么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说这种话的人就是在恶意抹黑李如松和整个大明朝的将领。

被部将出卖也不切合实际,李平胡本人出战了,且战死了,如果他出卖的李如松又怎么可能和其一起战死。

断绝外援的说法也不存在,李平胡跟张玉是在李如松战死之后才死的。

其实关于此战真正蹊跷的地方是:做为久战沙场的老将,李如松在等不到援军的时候,完全有能力从容退走,但他偏偏没有选择退走,而是选择了死战到最后一刻。

问题就在这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死战不退?

关于此点,各方的记载其实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大家不约而同的写到:李如松力竭而死。

能战到力竭,说明一直是李如松在压着别人在打。

如果是他被别人压着打,又或者是被包围,被困住了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战到力竭,

要知道,当时的鞑靼总兵力可是达到了四万人,被这么多人围困的话,光是冷箭就能把人都射光了。

而李如松所部一直战到了黄昏,说明他们一直掌握着战斗的主导权。

没有给鞑靼大军任何射出冷箭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如松为什么不逃?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李如松在广宁城与李如柏一起看操练,发现敌军不多,就率五千人马出击结果中伏阵亡。

而阵亡地点则是“清河堡越边上外沙碛”。

大明则是没有这么具体,只是大概记录了一个浑河边。

就算是浑河边,其最远处离抚顺关也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距离。

这样的距离,又都是骑兵,只要他想逃,鞑靼军再多也不可能挡得住他们。

只要退到抚顺关下,鞑靼军根本也不敢追赶。

还有一个令人非常困惑的地方,就是不管“清河堡越边上外沙碛”还是“浑河边”都是女真人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