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赞扬就有批评,还有一种声音说皇太孙此举是在收买民心,企图不轨。
散布这些谣言的人都不用朝廷出手,光是老百姓就自发的将这些人骂到无法出门。
虽然有了皇太孙的一百万两,但是辽饷缺口还差了一半。
此时王才人也站出来助饷五千两;随后王皇后也宣布助饷五千两;之后又是郑贵妃助饷四千两。
继后宫妃嫔纷纷捐款助饷之后,通州的商人百姓也纷纷捐银助饷。
短短三天,便筹集到捐款高达到了三十万两。
这么多人都捐款之后,玉娘子代表侯平助饷二十万两。
一些爱惜名声的官员也坐不住了,首辅方从哲认捐两千,之后李三才、吴道南也都一人捐了一千五百两。
官员损款之后,已经有一百七十多万两。
此时远在开封的福王也宣布助饷五十万两。
蜀王也坐不住了,同样捐助了三十万两。
其它皇室勋贵们也都纷纷慷慨解囊,几万几千两不等。
最终经过十多天的发酵,仅北直隶的官员百姓,和得到消息的各有钱宗室的捐款额度就达到了三百五十多万两。
而此时,全国各地的盐商们捐款热潮才刚刚兴起,他们纷纷慷慨解囊。
一些心系国家的百姓们也感念万历皇帝把高盐价降了下来,也在积极捐款。
此举开创了大明前所未有之局面。
初步估计,全国助饷有可能达到五百万两以上,而后续的款项还需要时间才能陆续押解进京。
……
全国都在积极助饷,有一个人却是快要气疯了。
东宫,李选侍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