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苏州,终于打起来了

“明白,明白!”

林仁肇真明白了,既要给皇帝争个好名声,还要约束好手下,别跟皇帝抢钱!

……

腊月十四,林仁肇在寒山寺驻地,召开攻打苏州的动员大会。

卢绛、马崇义、申屠令坚、陈恺达等主要将领,悉数到场,林仁肇先做了开场白,表明眼下形势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小主,

其实吧,一圈猛人心里都挺憋屈。

一伙人,还是第一梯队的,最先进入吴越境内的,是第一批干仗的,可是到了苏州地界之后,就毫无作为了。

看看吧,郑彦华那小子,一眨眼的功夫,就攻克常州、吴兴、湖州、乌程、安吉,再不拦着,人家都打到余杭了!

咱们算干嘛地?

就连王达、马光惠这俩小子,都能攻克吴江!

林仁肇干咳两声,他也知道,这一个多礼拜,人憋屈的够呛。

“陛下圣旨,苏州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的价值,已经消耗殆尽,可以动手了。”

一圈人“哗啦”全都站起来了。

“真的吗?”

“能打了?”

“开干吧?”

林仁肇立即安抚:“诸位,稍安勿躁……”

卢绛:“躁!大都督,闲言勿谈,你就说如何攻城吧!”

众将附和,吵吵嚷嚷。

林仁肇提高嗓门:“先剪枝叶,再除根本!东南之敌,交于龙翔军应对!”

众人安静下来,这跟原先说好的不一样,按照计划,应该进入第二步“破壁攻坚”,紧接着第三步“绞杀决战”!

因为,现在的情况,也跟一开始不一样了,经过四天左右的“围而不打”,中吴节度推官、西府秘书监侍郎范墉,动员东亭镇、界浦镇、桃坞镇、尹山镇等一万余人,组织“保义军”,从昆山方向赶来支援。

顺便说一句,这个范墉,在历史上有个很出名的儿子,写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申屠令坚一听“东南之敌”由龙翔军负责,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子,娘的,自己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吧,吃翔都赶不上热乎的!

苏州打下来,大家都有功劳。

可这个时候,去防御范墉,就只有苦劳了。

这能怨谁呢?娄门、齐门这两个地方,你自己选的嘛,偶像。

一转身,看向陈恺达、马崇义,说道:“战事一起,你二人负责攻击盘门、葑门,记住,要预留两千兵力,驻扎在胥江之上。”

“遵命。”

最后,林仁肇上前一步,缓缓说道:“本督、卢虞侯,负责攻打阊门。”

说实话,这种部署,有点莫名其妙,也有点自以为是。

苏州确实只有五门,可攻击点,并非五门。

五座城门,自然是整个苏州城最坚固、最难打的节点,偏偏,林仁肇将兵力都集中在城门上。

军令如山。

一军主帅都这么安排了,那就这么打呗!

反正,唐军将领有足够的信心,事实上也是,这些高级将领从来没打过这种富裕仗。

一千两百年后,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站在苏州城头,看着汹涌的淮军,心中凄凉无比,他有千万疑问与不甘,其中一条一定是,淮军怎么这么多?

然而,这个时代,是五代十国末期,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稀缺品,南唐军队在进攻、包围苏州的时候,不会遇到李鸿章手下淮军当年的问题,就是苏州城外、方圆数十里的营地。

譬如,决定太平军、淮军胜负存亡的“宝带桥之战”,根本就轮不到打,因为这里本就属于吴江水师控制,矗立在大运河之上、苏州以南,陈恺达四千鄱阳湖水军赶到之后,直接就给收拾了。

还要夸一下吴越水师的优秀匹配机制,在与南唐水师相比时,它就是“弟中弟”。

宝带桥失守,距离十几里之外的吴光远,竟然毫无作为,也难怪陈彧骂他“死道友不死贫道”,老子投降,投的对!